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与法

桂林农业探索“一改三”模式助推农民钱粮双增

时间:2012-09-19 17:04: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唐广生
导读: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产出?桂林市农业系统积极探索“一改三”模式,向时间和空间要产量、要效益,帮助农民实现钱粮双增。 据桂林市农业专家介绍,“一改三”模式是根据桂北地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产出?桂林市农业系统积极探索“一改三”模式,向时间和空间要产量、要效益,帮助农民实现钱粮双增。

 据桂林市农业专家介绍,“一改三”模式是根据桂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由一季改三季、一收改三收、农业产业由一产拓三产的变革。

 “一季改三季”,是一些县份由过去只种一造早稻发展到“早稻+晚稻+冬种马铃薯”、“早稻+晚稻+食用菌”、“早稻+玉米+玉米”等耕作模式。兴安县从2010年开始,在崔家乡、高尚镇实施“早稻+晚稻+冬种马铃薯”,经测产,平均折亩产2068.9公斤,折粮食827.6公斤。目前该模式在兴安、永福、临桂、全州、资源等县均取得示范成功。

 “一收改三收”,是在水果、旱地作物上通过间套种,提高土地产出率。目前已有雁山区明星桥村委的“果—菜—菜”、“果—菜—薯”,灵川县大圩镇秦岸村的“葡萄二收—菜(薯)”,全州县绍水镇的“稻—鱼—菇”等4种模式 。

 “一产拓三产”,是由农业(第一产业)拓展到农产品深加工(第二产业)和休闲农业(第三产业)。目前已探索成功的有“月柿—加工—休闲农业”、“桃子—加工—休闲农业”、“金桔—加工—休闲农业”、“水稻—桂林米粉加工—营销”、‘油菜—加工—休闲农业”、“甜玉米—加工—出口外销”等6种模式。

 记者了解到,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是“一产拓三产”最为成功的范例。该村103户407人,通过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组织村民垦荒种植月柿1100多亩,加工月柿销往外地市场,借助月柿发展农家乐旅游。目前,该村人均有果6600公斤,出售月柿一项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社会旅游收入达8600多万元。

 据悉,自治区农业厅正在总结桂林“一改三”模式,拟在全区进行推广。(记者 唐广生)

责任编辑:xinbao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