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耀莱、沃美等影城观影“新规”遭质疑

    针对观看3D影片时眼镜额外收费的规定,中国消费者协会早就发声,指其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然而,《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北京部分影院以疫情防控为由,不为消费者免费提供3D眼镜,要求消费者自费购买或租赁3D眼镜观影。

  • 中消协:多点诚意、少点套路 直播带货应回归商品交易本质

    福利活动机制愈加复杂、主播与品牌互拼“最低价”、以“秒杀”诱导冲动消费....... 今年“双十一”期间,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收到了大量的相关网友投诉。一些因消费“套路”引发的热点事件,不仅令广大消费者反感,也严重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

  • 中消协:“双11” 价格争议、虚假发货、平台问题等突出

    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1“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监测发现,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价格争议、虚假发货、平台问题等方面。

  • 虚假宣传、以次充好 直播间商家“放水”让消费者闹心

    今年“双11”,各个主播毅然加入“战斗”,纷纷在平台卖力吆喝,一些主播单场带货商品数量高达上百个,销售额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不过,不少消费者发现,主播所宣称的“史上最低”竟是虚假宣传,且维权无门;还有的消费者在收到货后发现,便宜的商品竟是临期或有瑕疵。

  • 营销短信“轰炸”消费者,怎么管

    “‘双十一’步履盛典抢先购,每满200减60,最后5个小时,速来抢购……”连日来,很多人频繁收到商家发来的优惠活动短信,且随着“双十一”日渐临近,频率更是有增无减。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双十一”促销期间的营销类垃圾短信投诉呈现集中爆发现象,电商平台的相关投诉占比高达九成。那么,商家能频繁给用户发送优惠促销活动短信或通过电话推销产品吗?商家对用户个人信息使用的法律界限在哪里?

  • 多部门规范“双11”,遇这些情况别客气,投诉!

    临近“双11”,多个部门为你的钱包操碎了心,开指导会,提醒消费者、嘱咐商家,从多个方面规范“双11”。快来看看,碰到哪些事可直接投诉,又有哪些情况需自己担责。

  • “双11”快递激增 谁在贩卖你的隐私

    一次网上购物经历就可能让你变成“透明人”,这不是危言耸听。网购商品的快递包裹上,都会贴有一张“快递面单”,主要用来记录发件人、收件人以及货物种类等相关信息,其中还包含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按理说,这些信息应该仅限于发货使用,必须受到严格保密。事实上,根据央视的调查,网上0.8元就能买到一张快递面单照片。

  • “双十一”在即 谨防网络诈骗盯上你

    “双11”网购大促活动已经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启动。在网络购物狂欢的背后,一些诈骗团伙也蠢蠢欲动,这些都在倒逼消费者提高防诈骗意识。

  • 独出心裁熄“火山” 消费维权促发展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吐鲁番市中院党组积极发挥1+N工作小组作用,多措并举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有效保障消费者各项合法权益。10月22日,吐鲁番中院民二庭副庭长万彬等1+N工作小组一行前往市场监督管理局就12315热线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实地调解。其中,针对消费者林某投诉房屋装修工程质量问题,1+N工作小组首先向双方当事人说明了装修合同中常见法律问题、并实地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在了解有关情况后,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开展释法析理和心理疏导工作,双方当事人也放下了心中那股气,开始理性地提出自己的

  • “仙境”变陷阱!“滤镜景点”让游客直呼被坑

    温暖浪漫的粉红色沙滩原来是红土荒地,“《楚门的世界》同款”海边白色天空阶梯只是一两米高的梯子,网红小众蓝房子竟是门前杂草丛生的破旧小屋,“宫崎骏动画世界既视感”的露营地却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停车场,通透明朗、充满艺术气息的长廊是用3D壁纸营造的视觉效果……近日,游客追随部分小红书博主使用滤镜过度美化后的景点打卡,结果却大失所望,直呼“仙境”变陷阱,自己被坑了。

  • 陕西首届白酒创新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近日,由陕西省酒业协会、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力天酒业研究院承办的陕西省首届白酒创新高峰论坛暨陕西省白酒创新基地落成典礼在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力天酒业研究院举行。

  • 车顶维权女车主被特斯拉索赔500万元

    9 月 28 日,韩潮在微博上表示,近期特斯拉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自己告上法院,要求韩先生公开道歉,同时向韩先生索赔 505 万元……

  • 谨防金融诈骗,消费者须识破这些套路

    2021年9月,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安全、健康的金融网络环境,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决定联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

  • 中消协:所谓“量子产品”是“伪科技” 神奇功效为虚假宣传

    1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所谓“量子产品”是“伪科技”,神奇功效为虚假宣传。

  • 小心“假促销”的消费陷阱

    “在吗?帮我砍一刀”“分享好友即可提现”“转发朋友圈集赞就能得到礼品”……部分商家为扩大宣传效果,推出集赞、砍价、返现等营销手段。由于各平台砍价规则和营销模式的差异,消费者体验良莠不齐,假促销引发消费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专家表示,做好消费维权工作,坚决保障消费者权益,方能真正培育新的消费点、提升人们消费意愿。

  • “五一”长假过半 如何理性消费避免“入坑”?

  • “五一”假期消费 购买“机票盲盒”须谨慎

    “五一”假期临近,不少居民已经开始筹划出行游玩行程。受国外疫情影响,在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旅行严格受限情况下,国内旅行将是多数消费者的首选,预计今年“五一”期间将会迎来一波出行高潮。23日,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中消协就今年“五一”假期的出行旅游及消费相关情况发布了消费提示。

  • 图解:预付费消费“陷阱”多 专家支招避“坑”术

  • 避坑消费 民法典给你支招

    “年货节”“女王节”……商家促销活动五花八门,有直接打折的,有附加赠品的,也有先付定金立减的,还有收货补红包的。线上线下,无论是购房买车、订餐订酒店,还是买保险搞装修,消费者都可能遭遇消费合同中的陷阱。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理性购物、避坑消费呢?

  • 疯狂的社区团购该退烧了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排挤竞争对手;利用价格欺诈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3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列举了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食享会五家社区团购企业的几宗“罪”。

  •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
    京ICP备10039517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