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店包间装摄像头:不告知即侵权

    餐饮企业要履行对消费者的告知义务,给予消费者是否选择包间就餐的权利。

  • 高价“福袋”虚假秒杀 “双11”套路怎么破?

    “双11”第一波促销暂歇,第二波已紧跟而来。“战线”被拉长,商家“套路”似乎也更多变。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悉了多起购物节中优惠促销活动的真实案例。中消协也于近日发布提示,让消费者提防商家促销套路,坚定理性消费心态,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

  • “双11”暗战 实体店价格或更便宜

    11月1日零点,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第一波付尾款时刻到来,大批“尾款人”涌进电商平台,争抢前几千名付款可以叠加优惠、获得额外赠品的宝贵名额。自预售开始以来,养猫升级、抢优惠券、淋红包雨等各种玩法令网友大呼“太复杂”“到手价格并没有像宣传页上那样优惠”。“双11”电商平台真的能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买到心仪的商品吗?记者来到北京多家商场比价,发现实体店竟有不少商品比电商更优惠。

  • 反诈小卫士教您正确双十一“剁手”姿势

    “双十一”马上就要来临,小伙伴们已经磨刀霍霍,但是每年这个时候,购物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烦恼,除了购物平台给我们的满减难题,骗子也在时刻紧盯着广大“剁手党”的钱包。

  • “双11”促销商家要少些套路

    11月1日0点,“囤货党”“养生族”以及美妆爱好者等消费群体纷纷涌入各大电商平台。据报道,作为年度消费大戏,今年“双11”消费额有望再创新高,但复杂规则却难坏了消费者。人们在“买买买”中,仍要避开不少商家、平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

  • 买新手机卡频遭“二次号”困扰

    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这被称为“二次放号”。运营商称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盘活通信资源,但却给新用户带来了各种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二次号”隐患多,相关制度和政策亟待完善。

  • 严禁非法买卖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提请审议

    备受期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迎来进展。10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于10月13日-17日在北京举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 山西五寨县市场监管局对违法企业的处理结果遭消费者质疑

    近日,山西五寨县群众巩贵荣反映:2020年4月2日,他向五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实名投诉了“五寨县华燃晋北能源有限公司”超出核准经营范围,违法销售汽车;并且销售给他的“欧曼”半挂汽车,屡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但该公司逃避责任至今不解决处理。

  • 标榜“专特供名酒”网络交易调查:“八成是假货”“九成为送礼”

    “一瓶2015年的专供名酒,115000元。”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

  • 警惕\"特供\"商品背后销售陷阱

    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而此类酒品卖家大多数采取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的方法。卖家这种操作旨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法律责任。

  • 劣质电商卖货有“剧本”靠“演技”

    妻子为了销量不得不降价卖货,却因此被丈夫辱骂;主播为了给粉丝低价折扣,自掏腰包补齐差价……从去年开始,这样的场景就出现在快手的一些网红直播间中,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主播效仿。

  • “3·15”晚会再曝消费陷阱 趣头条屡现违规广告

    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神车”宝骏560屡现变速箱故障,趣头条广告无资质也能投放……因疫情延期4个月后,2020年“3·15”晚会昨晚播出,再度曝光生活中的消费陷阱和黑产业链。今年晚会主题定为“凝聚力量、共筑美好”,更加关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消费模式。

  • 河北成安警方破获一起非法经营香烟案 涉案金额近19万元

    近日,河北省成安县公安局破获一起非法经营案,涉案金额近19万元,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谨防网络诈骗搭上电商促销便车

    眼下,不少电商平台开启“618”促销活动。警方提醒,电商促销期是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期,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谨防被“返还退款”“误操作”等说辞“套路”。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并立即拨打110报警,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农特产品腾“云”驾“播”带货质量谁来把关

    直播带货风起云涌,层出不穷的主播们想尽各种办法赢得消费者青睐,然而,直播带的货质量到底如何,能否禁得起消费者检验,无疑成为这种新的营销方式能否走远的关键。

  • 购物不花钱 天上掉馅饼

    因经营不善,造成企业一直呈亏损状态,但在改变经营模式后,企业很快便获利上亿元,只可惜这不是励志扭亏为盈的范例,而是一个警醒世人远离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

  • 警惕保健品诈骗穿上“防疫马甲”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层出不穷,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它们“换了个马甲”又开始招摇撞骗。北京市老龄协会近日公布一起案例,有人打着自己推销的保健品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名义实施诈骗,导致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损失钱财。

  • 疫情之下无法消费的消费卡

    疫情期间,多地频现预付费消费纠纷。仅2月份以来,全国有数十家教育培训机构因关停、不返还消费者预交费被投诉,其中不乏知名机构。

  • 3岁儿童用遥控器竟成功订购移动宽带电视包月业务

    近期,家住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的王先生的3岁多孩子看电视用遥控器就自动扣了费,是怎么回事?

  • 九大视频平台和两大音频平台被浙江省消保委约谈——平台会员权益屡受侵犯该咋办

    因为虚假承诺“会员免广告”,以及“提前看”、自动续费不规范等问题,4月8日,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搜狐视频、腾讯体育、PP视频、乐视视频和哔哩哔哩九大视频平台以及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两大音频平台被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约谈。

  •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
    京ICP备10039517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